一、种子储藏的基本原理
同所有的活的有机体一样,种子是通过新陈代谢与外界保持密切联系的。来维持生命活动的。种子在储藏期间进行新陈代谢作用的主要标志就是呼吸作用。种子凭借呼吸作用与外界环境条件(主要是指空气中的气体,温度,湿度等)进行气体,热量,水分等代谢活动。因此,控制好种子的呼吸作用,减少储藏物质的消耗。保持旺盛的生命力,才能达到安全储藏的目的。
种子呼吸作用的方式有两种,一是在通气良好的情况下进行有氧呼吸。有氧呼吸就是消耗氧气,氧化种子内的营养物质。产生一氧化碳、水和大量热能,呼吸作用强,则消耗储藏的物质多,就会在种子堆内积累水和热量给安全储藏带来不利因素,二是在通气不良缺氧时,种子就转向缺氧呼吸,结果是除了产生二氧化碳和少量的热能外,同时生成了较多的乙醇(酒精),产生酒味会很快丧失发芽力。所以要保管好种子,必需控制种子的呼吸。
种子的呼吸作用受种子本身的含水量,环境温度与气体成分等条件的影响。其中种子含水量和温度又是两个主要因素。
1 种子水分:充分干燥的种子,它的呼吸作用十分微弱,当种子吸湿变潮时,则会增强呼吸,水分愈多,呼吸愈强,形成一个十分明显的转折点。这个转折点在种子储藏上很重要,种子含水量在转折点以下时基本上可以安全储藏,当种子含水量上升到转折点以上时,就会引起种子发热、霉变。在实际工作中将这个转折点称为安全水分。安全水分的具体数值是有相对性的,它还决定于其它因素,主要是种子温度,或者说环境的温度。
2 种子温度:种子的呼吸强度随温度上升而增强,使种子处于低温状态也是减小呼吸强度的有效途径。安全水分受制于温度,这是关系到种子水分和温度对呼吸作用的综合影响问题。试验结果表明,由于种子含水量不同,呼吸作用随温度升降而变化的幅度也不同,含水量愈低,则变幅愈小。也就是说,温度愈高,呼吸作用上升愈快,即安全水分数值愈小。如:在北方地区,冬季种温很低,含水量达20%的禾谷类种子也可安全储藏,可到了夏季种温升高,安全水分必须控制在13%~15%以下。
种子的呼吸作用是储藏期间的主要生理活动,能否控制好种子呼吸是关系到储藏成败的主要问题。影响种子呼吸的因素是多方面的,除了水分和温度这两个主要因素外,其空气成分,种子质量情况(成熟度、净度等)以及种子微生物等也是不可忽视的因素。实践工作表明,种子安全储藏要保持“干、冷、净”的状态。
2、催芽
当前棚栽蔬菜种子用量少而贵重,每50克一般都是十几元到几十元,而一些进口杂交西红柿种子高达几角钱一粒。而在育苗碗内进行科学的催芽单粒直播,不仅节省种子、提高保苗率,还能减少出苗时间,进而减少加温育苗成本和病害的发生,真是“一举多得”。笔者根据多年生产实践,现将科学实用的三种催芽方法介绍如下:
体温催芽法:在催芽前,先将种子用温水浸泡12~24时。体温催芽法一般蔬菜种子催芽适温都在25℃~30℃之间,我们人体贴身衬衣温度恰好是25℃~30℃,利用这一温度催芽既不高又不低,最理想不过。具体做法是将浸过的种子摊放在湿毛巾上,将湿毛巾卷起装入塑料袋内,揣在贴身的衬衣兜里或绑围在腰间,每隔3~4小时拿出用温水冲洗1次,瓜类种子18~20小时出齐芽,西红柿、茄子、辣椒等2~3天就可出齐芽。注意事项:芽长是种子的一半为最好,万不可催长芽。芽催好后如不能及时播种,可将催好芽的种子放在59℃~10℃温度下存放1~2天方可播种。
温水袋催芽法:将2~4公斤30℃温水装入塑料袋内,扎好口放入盆中,把浸过的种子摊放在湿毛巾上卷起放在温水袋上,用被褥盖好放在保温处,每4~5小时将种子用温水冲洗1次,同时看一下袋内水温是否还在25℃以上。温度不足时,可倒出部分凉水,加入热水,使水温仍维持在30℃左右,这样既省事、省力,还能催好芽。
暖水瓶催芽法:用家用暖瓶装半瓶30℃温水,把浸过的菜籽装入小布袋中,布袋上绑一细绳,将菜籽袋放入在暖瓶内空悬着,细绳留在瓶外,盖紧瓶盖,每隔4~5小时将种子冲洗1次,同时测一下水温,水凉时倒出一部分凉水再加入热水,调到30℃。这样,种子在温湿度极适宜的条件下就能很快安全地出齐芽。注意一定不要把种子放在水内,以防止烂种。